几年前搬进新居,最满意的就是厨房:玻璃屋顶,打开通往小花园门可以看到大海,白色的厨具,大冰箱,终于有了自己梦想中的模样。
于是开始搜集漂亮的餐具和刀具,当然还有锅碗瓢碰,很多还是从国外背回来,因为说到厨房用品,香港远远比不上欧美国家那样齐全和便宜。
结果,这几年,每次朋友来家里坐坐,带着他们参观厨房的时候,家人总是要笑嘻嘻的加上一句:嗯,这个厨房她基本上没有用过。
很惭愧,这是真的。搬进新家,我自己在家做饭的次数,几年下来,都可以数的清楚。
家人经常批评我,但是我觉得很委屈:出差,工作,应酬,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做,当然想早点回家,当然想和家人坐在饭桌边,当然是“住家饭”最香。
原来,像我这样的人还不少。
看到一份《回家吃饭调研》:北京、广州、深圳三个城市,都有超过三成的白领经常在外应酬吃饭,当中深圳白领最多,达到42.4%,理由和我差不多,因为太忙。
这里的忙,是因为工作,并不是因为生活,之所以这样讲,因为生活包括工作,家庭还有其他。之所以把工作看的如此重要,我想有两个原因:个人的追求,决定的先后次序;整个社会的大环境,是否鼓励人们花更多的时间在家庭生活上面。
如果工作总是优先,那回家吃饭自然会让位与其他事情,说到底,是家人让位与自己的事业。这样做值得吗?很多人会说,是为了自己更好的前程,也有很多人说,是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。如果是前者,或许还能够理解,人生没有完美,总要为了得到而牺牲一些,如果觉得家庭对自己来说,暂时还不重要的话。但是后者却很矛盾,如果家人更好的生活里面是没有自己的陪伴的,那家人的生活是否更好了呢?
如果说,个人可以为自己做一个先后次序排列,但是,如果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个人排序有冲突的话,那个人很多时候会很无奈。如果一个社会认定,每天回家吃饭,是缺乏事业心的表现,拒绝加班或者工余时间的应酬,被看成工作上不能被信任的表现,那回家吃饭的愿望,甚至会变成保住饭碗的障碍。
所以,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,也是社会的选择。到底,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和质量,是不是重要的事情,不管是对个人的幸福,还是整个社会的氛围?
几个家常菜,有的时候开瓶酒,东拉西扯一番,小狗坐在一边,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我们每一个人,偶尔用爪子抓我们一下,提醒它的存在。如果问我,你的家是怎样的,这就是我脑中浮现的画面。我希望这样的画面,不断在我的生活中重复,因为我觉得,家的样子,似乎也就是在围坐在一起的饭桌上,会显得特别齐齐整整。
幸福不就是这个样子吗?
我相信,如果越来越多的人这样认为,个人的选择,就会变成一种社会的共识,最终成为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。